News

到了7月,台湾地区的政治局势愈发紧张。根据最新的民调数据显示,超过58%的受访者对当局在处理对外关系和岛内事务方面表示“非常不满”,民进党的信任度创下新低。 赖清德面临三大难题:台美关系、岛内权力格局以及对外经济联系都遇到挑战。美国、金砖国家及大陆纷纷采取行动,台当局应对这些危机的能力正迎来前所未有的考验。 赖清德推动的“大罢免”投票以失败告终,24位国民党“立委”及新竹市长高虹安的罢免案全部失败 ...
美国智库发布了一份关于台海兵推的报告,声称台湾在遭遇封锁后天然气储备仅能支撑10天,煤炭和燃油则分别在第7周和第20周耗尽。即使提前备战,天然气也仅能维持3周。报告试图渲染台湾能源的脆弱性,并将其作为美国介入台海的理论依据。然而,这份报告忽略了现实威 ...
8月3日上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在内蒙古某训练基地首次公开展示了无人化作战新模式。这场代号为“砺剑-2025”的演习中,无人机“蜂群”与地面机器“狼群”的协同作战场景震撼亮相,标志着我国陆军智能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俄军似乎摧毁了乌军用于部队补给的一座桥梁。8月1日,网络上流传的视频显示,一枚FAB-3000重型制导航空炸弹精准命中并彻底摧毁了康斯坦丁诺夫卡附近的一座桥梁。视频中可以看到,FAB-3000直接命中桥面,这座桥梁是乌军部队补给和机动的关键通道之一,其被摧毁显著限制了乌军在该前线地段的后勤保障。
瑞典第三轮中美贸易谈判结束,美国商务部副部长贝森特的强硬表态揭示了美方底线。7月末在斯德哥尔摩,会议厅外聚集了许多人,包括西装革履的官员和背着背包的媒体记者。中国代表团低调入场,而美方队伍则显得气势汹汹,由贝森特领头。这已经是双方在瑞典进行的第三次会面。 会议前各种传言四起,有人猜测这次谈判将有重大突破。美国总统特朗普最近心思不定,白宫内部动荡不安,他本人则四处发难,一会儿针对欧洲,一会儿又转向中 ...
据美国彭博社和《印度斯坦时报》报道,印度总理莫迪在当地时间8月2日对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将印度称为“死亡经济体”的言论作出回应。莫迪表示,印度将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并以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为由呼吁印度公民购买、销售和推广本土产品。 在特朗普宣布对印度商品征收25%关税几天后,莫迪在一场集会上发表了这些言论。他指出,全球经济正面临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气氛不稳定,各国都专注于自身利益。莫迪强调,印度即将成 ...
继民进党推动的“大罢免”在首轮投票遭遇惨败后,又传出赖清德原拟8月窜访中南美洲并“过境”美国的计划生变。近日有外媒爆料,指美国政府拒绝允许赖清德经纽约“过境”。赖当局则赶紧找台阶下,对外“澄清”赖“近期暂无海外访问安排”。 赖清德这次“大罢免、大失败”已经是其一次误判失算,表明他一意孤行的“抗中谋独”路线被岛内主流民意说“不”。他蓄谋已久的“过境”窜美,又是一次不合时宜的严重政治误判。 赖清德原本 ...
解放军某旅英雄飞行大队驾驶歼-20战机,成功完成对马海峡的穿越任务。这次常规演训引发了日韩舆论的集体“破防”。原因在于,若非中方主动披露,日本、韩国乃至驻日韩美军竟对此次飞行行动一无所知。
特朗普挑起中美贸易战,结果并未如愿,随后他将矛头转向了世界上的其他主要经济体。美国接连对欧盟、英国、日本、韩国以及柬埔寨、越南等国施加压力后,又瞄准了印度这个经济大国。面对美国的威胁,莫迪表现得非常强硬,这可能会引发特朗普的报复。
近几日,中国海军现役的两艘航母“辽宁舰”与“山东舰”同时现身太平洋深处的第二岛链附近,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此次双航母编队在西太平洋进行远洋训练,阵容庞大,包括至少23艘水面舰艇、1056个垂直发射装置,总吨位超过37万吨,战力相当于至少两个韩国海军 ...
随着8月12日中美关税休战截止日期的临近,全球关注焦点转向瑞典斯德哥尔摩。美国近期与日本和欧洲达成贸易协议,试图构建对华施压联合阵线,而中国则表现出罕见的战略定力。高志凯在凤凰卫视的评论中指出,美国的真实目标不是公平协议,而是系统性遏制中国的发展。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