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現在家庭人口數越來越少,許多人 買房 也趨向選擇坪數不大、房間數不多的小宅。有一名高雄網友近期看房時,發現 建商 在推「2+1房」,但他不太了解這跟3房有何差異性,於是發文求問大家。貼文一出,有內行人作出解釋。
預售屋如果在交屋前就解約可能要面臨賠償。一名網友在PTT透露,自己在台中有兩間房,一間是107年首購、一間則是去年買下的預售屋,然而近期工作上出現異動準備要離開台中,預售屋的脫手成問題,於是詢問網友有沒有推薦的處理方式。
新青安的推動將房市買氣推向高點,卻又在一年內推出打房政策,殺的許多人措手不及,近日有報導出現一名五寶媽小文淚訴自己如何成為新青安政策下的受害者。她透漏,原本想拿辛苦存到的錢一圓買房夢,代銷也擔保一定可以貸到八成、利率2.5%,沒想到對保時成數只有七成 ...
全台近期邁入大交屋潮,各地空屋情況逐漸湧現。住商機構觀察內政部統計,盤點七都2024年下半年低度用電住宅資料,盤點各行政區數量較多的20處行政區,其中,以桃園市中壢區達1.8萬宅位居七都龍頭。
新青安政策的推動讓許多房地產小白鼓足勇氣買下人生第一間房。一名網友卻在 PTT 吐槽,曾看網路節目一位來賓指出「新青安政策開始以來就是建商屠殺小白的黑暗房地產時代」,對此他非常認同,直呼完全是先知。
一般代銷為了順利賣屋,常會在口頭上向客戶保證貸款成數,這樣就容易遇到實際與預期狀況落差過大,王董騏分析,銀行在承作個人房貸前,會先評估每個地區的房貸區域屬性,「倘若你買房位置屬於個別銀行承作房貸的B級區或C級區,自然就很難順利貸到8成或談到好的房貸利 ...
知道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什麼嗎?就是「最近有在看房」。然後我就問他「為什麼要買?」結果對方愣住了。 很多人買房其實是跟風、是看別人買、新聞講會漲、家人鼓吹,但自己到底要什麼?要自住還是投資?買得起房,但生活撐不撐得住?出了問題有沒有退場的備案?
土地婆麗娜分享,她認為買房前一定要養成數字敏感度,不管是 中古屋 還是 預售屋 ,至少看過30間以上,才能真正掌握行情。她強調,平時多刷房屋網站,比較不同物件的價格,這樣遇到降價時才看得出來、也知道什麼叫真正的好價。
原PO和媽媽聊天提到大樓狀況,覺得會不會「租屋其實比較好」,畢竟賣掉現在的房子去買差不多地點、坪數的新屋還要倒貼幾百萬,租屋的話住得不舒服就搬、東西壞了就請 房東 換新,乍看好像也沒什麼不好,因此想詢問從租屋晉升成有殼族的人有沒有後悔過買房。
也有熱心網友狂勸千萬別租,指出一般居家空間不會全室貼滿瓷磚,這種做法多見於廁所、冷藏室、屠宰場或需要方便清理特殊液體的場域。若有人曾在此燒炭或發生其他致命事件,房東為了方便清潔與除味,可能會選擇「整面貼磚」覆蓋原始牆面,掩蓋痕跡與氣味殘留。
可是當市場開始下修,狀況就完全不一樣,房子不好賣、股票套牢、 房貸 利率升高,大家就會開始保守,不換車、不貸款,甚至把原本要買的車延後個半年、一年再說。
央行 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打房,但卻波及自住族與換房族,導致不少民眾憤恨不平。有網友於PTT上 發文 大吐苦水,直呼自己被央行政策害慘了,根本「天怒人怨」,貼文引起不小的討論。